过年回武汉,再听一听江汉关塔钟的回响!

96岁的江汉关塔钟,那钟响是96年的武汉岁月!
清脆而悠远的钟声,是几代人的记忆!也是外地人来武汉必打卡的地标之一!

2015年,江汉关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,武汉人终于可以近距离触摸百年文物历史,但老塔钟涉及文物安全,不对外开放。
因此,很多人对钟楼非常好奇!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江汉关钟声的神秘面纱吧!

塔钟有专门的守钟人,每天都会去看望塔钟,每周会进行一次塔钟保养,给齿轮加油,上紧发条、检查塔钟运转,整点校对等
塔钟的各个部分分别摆放在钟楼不同楼层,总共5层。一层摆放着大钟摆砣,塔钟的“心脏”——主机机芯在2层,四面玻璃墙将它隔离起来,静谧安逸。
从1924年至2000年,机芯一直承担走时、打点、报刻三项功能,23.1米高的塔钟全由它指挥,后由于机械磨损,走时报时功能由石英钟接管,老塔钟作为文物保存,但每周都会运转一次,活络筋骨。
守钟人转动齿轮,钟摆晃动,无数个齿轮互相咬合,环环相扣,滴滴答答的声响有节奏的响起,见证时间的流逝。



往上走,3层是面钟室,也就是从外面看到的钟盘内部。中部升起的四根齿轮,以前用来控制四面大钟走动。
老塔钟于2000年停止使用后,石英钟机芯上岗就业,安上GPS自动跟踪格林尼治时间,时刻自动校准,这样的精准程度,在前不久胖五发射现场能看到同款。

4层换向室,相当于塔钟的神经枢纽,操控着5层的铜钟室。5层悬挂着大小不一、音阶不同的铜钟,2000年以前塔钟的报时、奏乐都是通过这5口铜钟传出,塔钟停用后,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报时曲是电子音。
近百年里,江汉关的钟声也经历了从《威斯敏斯特》到《东方红》再回到《威斯敏斯特》的过程。

从1924沿用至今的楼梯连接着层与层,越往上走,楼梯越陡,踏上一只脚,半个脚掌都悬在空中,守钟人每天都要爬2个来回。
在节假日,守钟人还需爬上瞭望台升国旗。
这里曾是武汉三镇的最高点,45.85米,相当于16层楼高。


从1924年至今,老塔钟经历过数次大修,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江汉关变成博物馆开放之前,塔钟被拆开,进行清洗、修理,再重新组装。

从1924年第一次敲钟,到2000年塔钟退休,76年里,深沉凝重的钟声,可以说陪伴了几代武汉人成长。
江汉关建成后,成为当时武汉三镇第一高楼,高耸的钟楼承担起导航的功能,来往船只看到它,就知道到汉口了。
在那个手表还是奢侈物的年代,武汉人依靠钟楼知晓时间,听着钟声赶轮渡,以前高楼少,城市安静,钟声伴随着飞鸟振翅,能传到青山去。

都说江汉关钟声像是一位和蔼老者,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流转,但我觉得它更像亲密朋友,武汉人每一个重要时刻它都在。
2020就要到来,离家在外的你,是否也会想念家乡武汉的钟声!今年,早点回家,武汉的钟声也想念你!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